新闻资讯
服务热线:
0775-2135479

五大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8/4 发布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必将给我国“三农”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产业振兴——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提供更好的兴业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

建议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提高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打造生产、加工和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电商物流、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建设运行高效的农业产业链。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研发更多新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并以此为平台指导帮助更多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让农户入股、龙头企业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等方式和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小农户分工发展,提升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

科技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科技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不言而喻,在乡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涉及领域很广,既包括生物育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工增值等方面技术;又涵盖高效设施、机械装备、信息网络、储藏运输等方面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便捷机械与设施装备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可以起到增产、提质、节本、增收、安全、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绿色种植业的高效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是农业物联网和无人机技术。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便捷机械与智能装备等一系列技术对于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都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随着5G的到来,智慧农业成为现实,将对乡村振兴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对智慧农业来说,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等,这些必须要建立在5G网络之上。如果5G网络在农村全覆盖,毫无疑问对将来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就有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人才振兴——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目前,有些地方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程度不够,农民群体缺乏培训意愿。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一般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形式主要以短期一次性培训居多,缺乏现场培训、应季培训、专家一对一指导等方式,造成培训效果不佳。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对于参训的农民缺乏细化的选拔管理措施及后续的监督管理。各级政府要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同时,整合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建立培训师资库,精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拔尖人才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结合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不同产业特点,采取集中式、分散式、分段式相结合方式开展培训、实训,做好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网络交流等跟踪服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服务团等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对目前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生产技能的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从业者等优先培育,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把回乡务农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在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在资金、政策上面予以扶持,从而调动农民参训积极性。

文化振兴——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把抓好乡村意识形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在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规划设计。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引导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各地农村文化建设项目,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农村文化建设。

鼓励各地实施“乡贤培育计划”,支持各方社会贤达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其次,要抓住薄弱环节,严守意识形态阵地。一方面,应切实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文化领域治理,净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丰富传播形式,让乡村文化接地气聚人气,多采取诸如文化墙、宣传栏、农村大喇叭、广播车、印发文化手册和海报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传播形式,多开展像送戏下乡、扭秧歌、踩高跷以及文明乡村、文明家庭、文化能人评比等活动。

生态振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很多农村的生态环境依然很差,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不当造成的生态破坏等现象还十分严重。这些都在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
    关于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因此,必须因地制宜,让广大乡村的绿色资源变成城乡都能接受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一些地方依托城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乡贤带动群众,在美丽乡村打造民宿经济、旅游经济、特色农业和特色工业,环境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各乡村、各乡镇、各县域要形成一县一优势,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在经济错位发展的地方竞争格局里立足自己的基础,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营销手段的信息化和产品、服务的标准化,扩大实体产业和产业服务的影响力,做强自己的比较优势,最终夯实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质量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侵立删